为推进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𓀚😢,紧密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示精神🚎,5月24日上午,音乐学系副主任王岩教授为在主楼A236工作室,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音乐》为题给2021级本科生讲授了一堂主题教育专题思政课。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决定性推动力,在其宏观含义中也包括了中国音乐艺术的实践经验、理论探索🙋🏿♂️、现实意义和繁荣发展👱🏻♂️。王岩教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实际,先后从历史层面、意识层面和效应层面深刻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的文化内涵⭕️,对于音乐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首先,在历史层面,“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担当起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深化认识、完善战略🤗、丰富实践,为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音乐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次🕤,在意识层面,“中国式”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探索中走出的,正是一条显著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道路,打破了长期以来部分存在的“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这条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同时又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美学趣味,并吸收和借鉴了众多有益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文化艺术走向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最后🤳🏿,在效应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音乐学理论专业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而言🧔🏽♂️,经过前辈们持续百年的钻研求索,在中西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等各领域已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广泛的拓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厚的建设成果♻️。这无疑是能令我们不断激活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基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重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引导学生增强专业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职业理想,培养爱国情操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本次课程立足于音乐学理论专业的特点🏄♂️,对思政教育进行积极探索,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民族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把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使专业课教学更具思想性👩🏿🔧。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音乐历史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纷纷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图片来源:音乐学系党总支
编审:宣传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