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盛杏盛

杏盛网站xml地图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杏盛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央音乐杏盛张伯瑜教授做客音乐学系作曲系第三十六期新知讲堂

发布时间:2019-03-28来源🏊🏻‍♀️:音乐学作曲联合党总支

3月27日,中央音乐杏盛教授⛹🏻‍♀️、中央音乐杏盛出版社社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张伯瑜做客音乐学系作曲系第三十六期新知讲堂,以两场专题讲座,讲授“审视音乐的双重视角”“民族音乐学的认知研究”“何为应用民族音乐学”三方面主要内容。讲座分别由音乐学作曲联合党总支副书记张海彬、音乐学系博士生导师关杰教授主持,音乐学系全体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与部分教师现场聆听。

第一场讲座中,张伯瑜教授以“审视音乐的双重视角”为主题💅🏽,指出人类生活由“物质”“信仰”“精神”三界构成👶🏻,音乐是沟通的桥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随后,他提出“音乐是艺术吗”“音乐是国际语言吗”“音乐是用来听的吗”“好听的才是好音乐吗”等几个问题,并与现场师生深入探讨和研究🧑🏻‍🦯‍➡️。

第二场讲座中,张伯瑜教授以“网络时代田野工作的必要性”“民族音乐学中民族志的写作”为切入点,细致解读认知民族音乐学🏑。他提到:梅里亚姆音乐研究的三个层次分别为概念🎬、行为🪟、音声,认知民族音乐学就是对概念也就是思维进行分析研究,民族音乐学对地方性知识的研究最终目的是找到人类存在的共性问题。张伯瑜教授在讲解“何为应用民族音乐学”时指出,应用民族音乐学关注的焦点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区文化冲突😵、音乐教育三个问题🍇;他还强调🙂‍↕️,要用艺术和文化双视角审视音乐,树立文化相对主义观念,认识到音乐中的本土性。

通过本次讲座,广大师生对民族音乐学专业知识有了深入了解🤹🏻‍♂️💆🏽‍♂️,致力于民族音乐学研究方向的学生更加清晰了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对未来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撰稿💇:音乐学系 曹嘉欣

摄影:音乐学系 陈华毅

【关闭】


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