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盛杏盛

杏盛网站xml地图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杏盛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上海音乐杏盛安承弼教授做客作曲系音乐学系第二十八期新知讲堂

发布时间:2018-12-05来源✪🤦🏽‍♀️:音乐学作曲联合党总支

11月26日,上海音乐杏盛安承弼教授做客作曲系音乐学系第二十九期新知讲堂,在主楼A219室讲授《音乐结构组织的思维与原则》主题讲座。作曲系全体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与部分教师聆听了讲座。

讲座中,安老师以电子音乐中的图形为例🏆,讲述了以“图形”设计作为音乐展开方式的“图形作曲法”。首先,他讲解常用图形的基本用法,以其自己作品中的图形为例,阐释创作中图形的具体用法🎹,并以音响为辅助,帮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每一种图形的音效;随后👷‍♂️,他进一步讲解图形中的“点”,即音乐作品中的“闪光点”,它往往是多种乐器形成的多重声部🤾🏽‍♂️,是音乐积蓄到一定程度上音量和情绪的“爆发”🧖🏼,并在“爆发后”产生“回声”式的音效🙅🏽‍♀️🎽,进而满足听众审美需求。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点”🫎,他以自己的手风琴协奏曲《顿悟》为例,详细讲述此部作品中出现多处的“点”⛽️,以及“点”之后的“回声”音效,并强调👩‍🚒🧘🏿‍♀️,音乐创作中的“点”体现了作曲家的个性➰,同时也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才能📻,“点”更是音乐张力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接着🧏🏻‍♀️,安老师又以其个人创作的多部电子音乐作品为例,讲述了乐音与噪音在音乐中的运用,他特别指出,在现代音乐中,噪音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更合理地运用噪音能为作品“加分”🗄。

讲座最后👵,他以自己最新创作、不久前首演于国家大剧院的协奏曲《阿里郎》为例,讲述了这部作品从前期设计到创作再到首演的整个过程🐼,针对作品的结构、调性🛌🏼、和声结合总谱和音响🏊‍♀️,讲述现代手法与传统音调相结合的创作新思维。

讲座结束后⚄,作曲系师生与安老师共同讨论创作及教学相关事宜👨🏽‍🎓𓀄。

撰稿:音乐学作曲联合党总支 张海彬

摄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刘 博

【关闭】


杏盛